吳茱萸在春秋時候原名吳魚,它產在吳國,是一味止痛良藥。當時吳國和臨近的楚國相比還算小國,小國就得向大國進貢。
這一年,吳國的貢品之中就有吳萸,誰想楚王一見,竟大發(fā)雷霆,小小的吳國膽敢把以國命名的東西當貢品,這不是看不起堂堂的楚國嗎?拿回去不收。吳國的使者愣住了。這時,有位姓朱的楚國大夫急忙對楚王說,吳萸能治胃寒腹疼,還能止吐止瀉。吳王聽說大王有腹痛的老病,才選來進貢的,如果拒絕接受,那不就傷了兩國的和氣嗎?“胡說!”楚王呵道,我用不著什么吳萸,我們的國家也不需要。吳國的使臣又羞又氣,退出王宮。朱大夫追出來說:“請你不要生氣,就把吳萸留給我吧,楚王早晚會用上它的。吳使就把吳萸給了朱大夫,朱大夫拿到家中栽在院內,還命人精心管理。吳國使者回國后,吳王一聽楚王這么無禮,就同楚國斷了交。
幾年過后,吳萸在朱大夫家中生長的十分茂盛,已經有一大片了。朱大夫知道這種草的果實需在未成熟的時候入藥,所以他命人及時采摘晾干,收藏保存了許多。、
有一天,楚王忽然舊病復發(fā),肚子痛得直冒虛汗,朝中的大夫都急壞了,可是誰也沒有辦法治。朱大夫急忙用朱萸煎湯獻給楚王,楚王連吃了幾劑,肚子不痛了,再吃幾劑,病全好了。楚王就問朱大夫:“你給我送來的是什么藥?。俊敝齑蠓蛘f:“這就是那個吳國進貢的吳萸。這時,楚王才后悔不該那樣對待吳國。他一面派人與吳國和好,一面命人大中吳萸。
有一年秋天,楚國流行起瘟病來了,許多百姓上吐下瀉,有的甚至活活病死了。楚王急忙傳旨,命令朱大夫配藥救民。朱大夫以朱萸為主制藥,救活了許多快死的病人。楚王為讓人們記住朱大夫的功勞,就傳旨把吳萸更名為“吳朱萸”。
后來,人們?yōu)榱吮砻鬟@是一種草,又把吳朱萸的朱字加了草頭,寫成了吳茱萸。
吳茱萸,通常分大花吳茱萸、中花吳茱萸和小花吳茱萸等幾個品種。是苦味健胃劑和鎮(zhèn)痛劑,又作驅蛔蟲藥。 其性熱味苦辛,有散寒止痛、降逆止嘔之功,用于治療肝胃虛寒、陰濁上逆所致的頭痛或胃脘疼痛等癥。
性味歸經:
性熱,味苦、辛。
作用功效:
有散寒止痛、降逆止嘔之功。
臨床主治:
用于治療肝胃虛寒、陰濁上逆所致的頭痛或胃脘疼痛等癥。
產于秦嶺以南各地,但海南未見有自然分布,曾引進栽培,均生長不良。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種。日本也有。
葉有小葉5~11片,小葉薄至厚紙質,卵形,橢圓形或披針形,長6~18厘米,寬3~7厘米,葉軸下部的較小,
兩側對稱或一側的基部稍偏斜,邊全緣或淺波浪狀,小葉兩面及葉軸被長柔毛,毛密如氈狀,或僅中脈兩側被短毛,油點大且多。
花序頂生;雄花序的花彼此疏離,雌花序的花密集或疏離;萼片及花瓣均5片,偶有4片,鑷合排列;雄花花瓣長3~4毫米,腹面被疏長毛,退化雌蕊4~5深裂,下部及花絲均被白色長柔毛,雄蕊伸出花瓣之上;雌花花瓣長4~5毫米,腹面被毛,退化雄蕊鱗片狀或短線狀或兼有細小的不育花藥,子房及花柱下部被疏長毛。
果序寬(3-)12厘米,果密集或疏離,暗紫紅色,有大油點,每分果瓣有1種子;種子近圓球形,一端鈍尖,腹面略平坦,長4-5毫米,褐黑色,有光澤?;ㄆ?-6月,果期8-11月。
吳茱萸對土壤要求不嚴,一般山坡地、平原、房前屋后、路旁均可種植。中性,微堿性或微酸性的土壤都能生長,但作苗床時尤以土層深厚、較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為佳。低洼積水地不宜種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