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前,有一個將軍,帶領自己的軍隊南征北戰(zhàn),戰(zhàn)無不勝。有一年冬天,將軍帶領一支騎兵向中原進攻,當隊伍來到山腳下,忽然下去了鵝毛大雪,這次大雪來勢洶洶,下了幾天幾夜都不見停,腳下的積雪已經(jīng)有一米深了,騎兵隊伍被困在了這里,正巧這個地方因為戰(zhàn)亂早已沒有人煙,枯草也被大雪覆蓋,士兵和戰(zhàn)馬都沒有吃的,后方的糧草一時也無法運過來,士兵和戰(zhàn)馬紛紛生病倒下了,這可急壞了將軍,于是他派出了幾名年輕的士兵去尋找糧草,自己則帶著隊伍驅(qū)趕著馬群慢慢前進。
走著走著,年輕士兵找到了一篇灌木從,帶著將軍來到此地,沒想到,戰(zhàn)馬到了這里,說什么也不走了,撒歡似的吃著灌木上得果實和葉子,幾天后,所有的戰(zhàn)馬不僅沒傷沒病,反而變得膘肥體壯了,毛皮看上去也閃閃發(fā)光,于是景軍和士兵們也開始以這種果實充饑,傷病員不僅恢復了健康,而且臉色也變得紅潤起來了,精神也變得好了,戰(zhàn)斗力更勝從前。但是所有人都不知道這種果實叫什么,就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“馬吃了毛皮閃閃發(fā)光”。
吃過這種植物的隊伍現(xiàn)在變得人歡馬跳,士氣大增,將軍非常高興,立即下達了向敵人進攻的命令,他的戰(zhàn)馬在陽光下奔跑跳躍,閃閃發(fā)光,士兵英勇至極,大殺四方,很快就擊敗了敵軍,大獲全勝。這種能夠強身健體“馬吃了閃閃發(fā)光”的植物就是我們現(xiàn)在稱為維生素C之王的沙棘。
沙棘,別稱醋柳、酸刺、達日布,是蒙古族、藏族習用藥材,為胡頹子科植物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.的干燥成熟果實。秋冬二季果實成熟或凍硬時采收,除去雜質(zhì),干燥或蒸后干燥。
沙棘鮮果可以直接食用、榨汁食用或制成功能性食品,沙棘油是高檔食用油。果實中富含維生素,尤其是維生素C和β胡蘿卜素含量高,素有維生素C之王的美稱。
性味歸經(jīng):
味酸、澀,性溫。歸脾、胃、肺、心經(jīng)。
作用功效:
具有健脾消食、止咳祛痰、活血散瘀的功能。
臨床主治:
主治脾虛食少,食積腹痛,咳嗽痰多,胸痹心痛,瘀血經(jīng)閉,跌撲瘀腫。沙棘還可降低膽固醇,緩解心絞痛發(fā)作,還有防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作用。
用法用量:
3~10g。
沙棘分布于我國華北、西北、西南等地。主產(chǎn)于河北、內(nèi)蒙古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四川西部。野生資源常生于海拔800~3600m溫帶地區(qū)向陽的山嵴、谷地、干涸河床地或山坡,多礫石、砂質(zhì)土壤或黃土上。
沙棘植物屬于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高1~5m,高山溝谷處生長的植株可高達 18m。棘刺較多,粗壯,頂生或側(cè)生;嫩枝褐綠色,密被銀白色而帶褐色鱗片或有時具白色星狀毛,老枝灰黑色,粗糙;芽大,金黃色或銹色。單葉通常近對生,葉柄極短,葉片紙質(zhì),狹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,長 3~8cm,寬約1cm,兩端鈍形或基部近圓形,上面綠色,初被白色盾形毛或星狀毛,下面銀白色或淡白色,被鱗片。果實圓球形,直徑0.4~0.6cm,橙黃色或橘紅色;果梗長0.1~0.25cm。種子小,黑色或紫黑色,有光澤。花期4~5月,果期9~10月。
沙棘喜光、耐寒、耐酷熱、耐風沙及干旱氣候,對土壤適應性強,極耐貧瘠土壤。
陽光要求:
沙棘是陽性樹種,喜光照,在疏林下可以生長,但對郁閉度大的林區(qū)不能適應。
土壤要求:
沙棘對于土壤的要求不嚴,在粟鈣土、灰鈣土、棕鈣土、草甸土上都有分布,在礫石土、輕度鹽堿土、砂土,甚至在砒砂巖和半石半土地區(qū)也可以生長,但不喜過于黏重的土壤。
水分要求:
對降水有一定的要求,一般應在年降水量400mm以上,如果降水量不足400mm,但屬河漫灘地、丘陵溝谷等地亦可生長,但不喜積水。
溫度要求:
沙棘對溫度適宜范圍寬泛,可耐極端最低溫度-50℃,極端最高溫度可達50℃。適宜年日照時數(shù)1500~3300小時。
藥材性狀:
1、類球形或扁球形,有的數(shù)個粘連,單個直徑5~8毫米。
2、表面橙黃色或棕紅色,皺縮,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,頂端有殘存花柱。
3、果肉油潤,質(zhì)柔軟。
4、種子斜卵形,長約4毫米,寬約2毫米,表面褐色,有光澤,中間有1縱溝,種皮較硬,種仁乳白色,有油性。
5、氣微,味酸、澀。
如何挑選優(yōu)質(zhì)沙棘:
1、看顏色:
優(yōu)質(zhì)沙棘的表面是棕紅色或者黑褐色。
2、看形狀:
優(yōu)質(zhì)沙棘的形狀是球形或者扁球形的。
3、看表面:
優(yōu)質(zhì)沙棘的表面是有皺縮的,而且果柄也是比較短小的。